返回
选择
—转化相互指责、封闭的协作关系
AMA 2013 思享-从培训到组织发展论坛
论坛回顾
  龙子立先生
AMA China亚宾哲事业部总经理,亚宾哲首席讲师
 
跨部门人员间存有心结,遇到问题往往相互推诿;上级与下属间互有成见,不能客观看待任务本身;员工与员工间心存芥蒂,相互竞逐而非彼此合作……心结、成见、芥蒂的背后究竟哪里出了错?
在AMA 2013 ELEL“思享-从培训到组织发展”论坛中,AMA China亚宾哲事业部总经理、亚宾哲首席讲师龙子立先生(Lawrence Lung)以《转化相互指责、封闭的协作关系》为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对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行剖析,指出“内在状态”才是调和彼此关系的症结所在,良好、健康的“内在状态”将对个人心态、组织协作与工作效果产生极大的正向影响。
课堂中,龙子立先生用一个个简单生动的身边事揭开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小故事、大智慧,发人深省。
身边事一:电梯开关之间
人的内在状态很难被描述,但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小事形象地观察到由不同内在状态所产生的外在行为差异。在搭乘直达电梯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着急乘坐一部即将关门的电梯时,会出现这两种情形:一种是电梯里的人看到你匆忙地跑过来,却把电梯门迅速关上,确保自己的时间不受到影响;另一种则是将电梯门打开,等待你进入电梯,或许还会给你一个热情的微笑。
是什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其实是人的内在状态在发挥作用。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简单地形容为盒子内与盒子外,电梯中的前一种情景更偏向于盒子内,处于这一内在状态的人会习惯于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对待身边的人,视他人为物,从而造成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伴随这种关系所产生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抵制某些想法、激发指责与冲突”;而后者则属于盒子外的内在状态,它所建立的是一种视他人为人的平等交往,从而“对任何想法都是开放的、期待合作的”。由此可见盒子内或是盒子外的内在状态将导致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
身边事二:拒绝他人之时
内在状态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有时人们甚至难以分辨自己处于盒子内还是盒子外,人们会试图证明自己视他人为物的合理性,这时便开始自我合理化。你我周围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你和小王是同事,平常你很乐意与小王分享经验,但某天你很忙,小王又在这时向你寻求帮助,你拒绝了,然而你的内心却陷入了矛盾与挣扎,你不断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我已经帮过他很多次了”,“那是他自己的问题”,“我的时间很重要”,“小王不会在意的”……人在盒子内的状态以及其自我合理化的过程表露无遗。
龙子立先生以专业视角解释了“何为自我合理化”,即个体不自觉以曲解或否定现实的方式来暂时维持内心的平衡,意识层面往往却不知。自我合理化是人在盒子里的一种典型思维模式,他从自我审视和审视他人两个角度来合理化自我的行为,从而使行为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不让内心产生原有的愧疚感。
身边事三:相互对峙之际
我们如何认知、解读他人,都与我们的内在状态密切相关;而我们因内在状态所表现的外在行为将影响他人对我们的回应。想象一下,你与另一部门的小李关系紧张,你经常觉得他不够尊重你,与你作对。于是,你被两种内在状态所左右:一种是盒子内的状态——我也不尊重他,因为尊重是相互的;另一种是盒子外的状态——我依然尊重他,因为这是我的待人原则。
两种内在状态会带来截然相反的外在行为表现,当沟通双方都能够站在盒子外思考时,其相互指责、封闭的协作关系将自然而然被打破,反之则会愈演愈烈,把问题都归咎于他人。龙老师强调“当我在盒子内时,我专注的是他人对我的影响;当我在盒子外时,我专注的是我对他人的影响”。故而,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都需要跳出盒子,改善自己的内在状态,从而感染他人一同构建开放的协作氛围。
这是一门直指内心的课程,关乎工作,亦关乎生活,其旨在对个体的内在状态进行剖析与改善,减省人际互动中的矛盾与损耗,激发并建立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AMA的《选择》课程,将帮助您由内而外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转化相互指责、封闭的协作关系,共同达成团队合作的最优化匹配。